基本情况:手工制作的脸谱,可以为戏曲中的人物在不同的时期,不同的状态下不同的特点绘制多种脸谱样式,展示出川剧艺术的多样性,脸谱的样式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,面面俱到,反映出了人物的各种性情和成长的历程(照片3-7/3-8)。
历史渊源:川剧,早在唐代就有“蜀戏冠天下”的说法,在本地戏基础上,吸收融汇苏、赣、皖、鄂、陕、甘各地声腔,形成含有昆腔、高腔、胡琴、弹戏、灯调五种声腔的四川话演唱的 “川剧”,因此脸谱也成为了川剧演唱过程中的必备的道具。川剧的发展形成了四个流派,“川北派”包括南充及绵阳部分地区,其表演是以脸谱与戏服为基础的。尤其是脸谱,根据川剧剧目中人物的身份和形象,描绘出多种多样的脸谱,比如曹操、关羽等,同一个人物根据性情和年纪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脸谱。最初的脸谱是绘制在人的脸上,演员的脸罩是纸壳面具,后来经过改良发展为草纸绘制脸谱。现在手工制作的脸谱是采用树脂与玻璃钢等材料,更加美观,便于保存。
| |
照片 3 - 7川剧脸谱制作 | 照片 3 - 8川剧脸谱 |
重要价值:川剧脸谱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,从古至今,传承了我国古老的文化,延续了四川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,反映了我们四川人民的文化生活习俗。
存续状况:制作脸谱的艺术家年纪已大,后学者少,这种手工制作工艺面临失传。
文章来源: 智慧游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