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新特区、富乐之乡:三线科工科技游仙、汉唐三国人文游仙、乡村风情山水游仙



城市

热门城市

首页  >  攻略  >  石马坝人喝早茶

石马坝人喝早茶

更新时间:2022-12-26 小编: 0 162
很多人有喝早茶的习惯,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喝茶,兴致盎然。在过去,大多数城市也就现在的一个镇那么大,大多数城市的人口也不过现在一个镇的人口那么多。而中国又是“农业大国”,农村人口和农村土地,占百分之九十以上。过去的小镇,二十来里一处,农村人做买卖,一般都到附近场镇,去城市的较少,倒...

很多人有喝早茶的习惯,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喝茶,兴致盎然。

在过去,大多数城市也就现在的一个镇那么大,大多数城市的人口也不过现在一个镇的人口那么多。而中国又是“农业大国”,农村人口和农村土地,占百分之九十以上。过去的小镇,二十来里一处,农村人做买卖,一般都到附近场镇,去城市的较少,倒是这样的小镇显得十分热闹。热闹的最大原因,是大多数老百姓都相互认识,如遇逢场,更是人声鼎沸,人挨着人,背篼挤着背篼。

早前的石马坝不算大,十字小街,四方延伸,不过一百来步,但是却非常热闹,比原早的彰明县(现江油市彰明镇)还要热闹。为啥子呢?因为石马坝紧挨着涪江,涪江在这里遇到高山,不得不转了一个急弯,而靠石马坝这边却不受涪江的冲击,于是呈现很宽的而且宁静的水域,这就有了石马坝码头。当年,常常有十数船只停在这个码头上,或者从船上卸货,或者从石马坝装货,或者要把货物运到下游,大多要下船在石马坝过夜。总之,跑船的也好,运东西的也好,做买卖的也好,凡水路,都要经过石马坝这个码头。

石马坝虽然是个小场镇,也算得上涪江上游的第一码头。涪江上游虽然有江油、平武,却无停靠数十船只的地方,而石马坝有停靠的地方,可以停靠20多条船。沿涪江而下,绵阳东河坝算是第二码头,第三码头是涪城的丰谷镇。石马坝不仅通水路,还通旱路。旱路也就是人可以走的路,四通八达的,东西南北40里,有20多个场镇,所以石马坝这个场镇比较热闹。

由于石马坝水陆皆通,小镇自然就多了喜庆,也多了话题。小镇上喝茶的地方比较多,也没有什么名称,也不叫什么茶馆,而叫“铺”,张家开的就叫张家茶铺、李家开的就叫李家茶铺、吴家开的就叫吴家茶铺。如果哪家有德高望重的人,就叫某某茶铺。比如,石马坝的陈德望老先生家,他的儿子开了个茶铺子,老百姓相约喝茶,就说:“走,到陈老爷子那里去!”连茶铺二字都不说。虽然茶铺没有名称,“招牌”还是有的。一根竹竿挑出一块布,上面写有一个茶字;或者,在布上画一个茶碗,这就是石马坝的茶铺了。

天不见亮,喝早茶的人就到了茶铺。有专门去喝茶的,之后,各自做事情去。农人忙耕种,商贩跑买卖,木匠推刨子,跑江湖的就去拜舵爷。早茶期间,谈天说地,张家长李家短,七嘴八舌。其中也有摆荤段子的(即黄色笑话)。但凡喝茶的,只要逢上对了心眼的茶客,先到的人会扯长声音吆喝:“这位的茶钱我给了!”茶老板一笑,便不再收那人的茶钱了,还扯高嗓门吆喝某某某的茶钱某某某给了,乐得给茶钱的人心里美滋滋的。如遇逢场,做买卖的做完了,一高兴,买一个猪脚或猪耳朵什么的,再打上二两红苕酒,来到茶铺,一边喝茶,一边喝酒吃肉,一边听稀奇。遇到茶铺搭了戏台唱戏,还可以看到“水袖扬花”。

石马坝的码头,跑船的要在石马坝歇脚,就从涪江边来到小镇上,歇上一晚,如无急事,第二天还要休息一天。说是休息,其实是在石马坝玩耍一天。他们自然要在茶铺喝茶,顺便理一理船上货物能够有多少收益。入乡随俗,这些跑船的船人,对石马坝的人相当好,见到稍稍有些面熟的,就忙着鞠躬作揖;对不认识的人,脸上同样微微挂笑。他们来到茶铺,一般不会空手,大多会把船上自己用的瓜果什么的带一些下来,喝茶的时候,给众茶客分享一下。他们的到来,石马坝人也非常高兴,问买卖,问稀奇,他们都会讲出来。听到信息的茶客,就会把什么地方生意好,什么地方缺什么,扩散出去;对于听来的稀奇,不管这稀奇是笑话还是苦难,同样讲出去,笑话就大家开心,苦难就加强防范。

茶铺搭戏台不是天天有的事情。但是每个月总有一次。只要听说有戏,石马坝方圆40里像过年一样,水路,山道,牵线线的人往石马坝赶。唱戏是要收钱的,不过是由茶铺老板付。遇到那些有钱人要点戏的,戏钱就由点戏的人付。茶馆里面是坐满了茶客,外面的人只有搭高板凳看戏了。茶铺里更多的是讲评书,讲三国,讲水浒,整得很闹热。茶馆成了一个社会活动场所,成了一个交流信息、互通有无、交流商品买卖的一个场所。

说是早茶,来来走走,走走来来,一般要到下午才结束。之所以叫早茶,因为是从早晨开始的。

陈德望老先生确实德高望重。他儿子的茶铺,茶客最多。陈德望老先生乐善好施,遇上要饭的,看到可怜的,他都会叫儿子济与饭食,有时候还会给上几个小钱。逢到农历初一、十五,他都会请戏,说是大家都很苦很累,让大家乐呵乐呵,解个闷子。他请的倒茶师傅很会倒茶,把茶壶提得很高,水倒在茶碗里面,茶碗倒冒了不往外淌,也不往外滴,看得茶客啧啧称道!这个倒茶的人叫何太刚,茶铺用的茶碗,都是陈德望老先生请人绘图,请人专门烧制的。茶碗放在茶盏里,不摇不晃;茶碗上沿不挂嘴巴,喝起茶了,舒服、滋润。

陈德望老先生也没有赚到什么钱,每月留下少许,其余都济于他人或者送到庙子去了。人与人之间难免有坡坡坎坎,喝茶讲理,大多也在陈德望老先生这里进行。有些理,明明白白,一讲就通;而有些理,本来也无对错之分,陈德望老先生就拿出钱或者物品,让大家消气。

现在,虽然石马坝的码头没有了,茶铺也更新为茶馆、茶坊、茶楼之类,但是喝早茶的依然很多。石马坝人认为,喝茶,就是呼吸,喝为吸,喝过后说话为呼,呼吸之间,吐废纳新,石马坝早茶依然兴隆。


文章来源:  智慧游仙 

上一篇:东宣:碓窝神迎春送春习俗 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