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新特区、富乐之乡:三线科工科技游仙、汉唐三国人文游仙、乡村风情山水游仙



城市

热门城市

首页  >  游仙播报  >  越王楼介绍

越王楼介绍

文章摘要 越王楼始建于唐高宗显庆年间(公元656年-661年),距今已1350余年,是与黄鹤楼、滕王阁、岳阳楼齐名的唐代文化名楼之一。东望富乐(山)、西接碧水(寺)、南眺南(山)塔、北连九院(科学城),踞龟山傍涪水,揽绵州之胜于无余。

越王楼,位于四川省绵阳市龟山之巅,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时所建,始建于唐高宗显庆年间,其规模宏大、富丽堂皇,楼高十丈(即百尺)。恢复重建后的越王楼,气势与当年相比毫不逊色。

越王楼是天下诗文收录最丰富的名楼,共收录包括李白、杜甫、王勃、陆游等历代大诗人题咏越王楼诗篇多达154篇(黄鹤楼112篇,滕王阁86篇,岳阳楼、鹳鹊楼虽有名诗文,但并不多),可谓“一座越王楼,半部中国文学史”;诗文作者档次最高,除诗仙李白、诗圣杜甫外,几乎涵盖唐代以后的著名诗坛泰斗,算得上“天下诗文第一楼”。


越王楼大图1


越王楼始建于唐高宗显庆年间(公元656年-661年),距今已1350余年,是与黄鹤楼、滕王阁、岳阳楼齐名的唐代文化名楼之一。东望富乐(山)、西接碧水(寺)、南眺南(山)塔、北连九院(科学城),踞龟山傍涪水,揽绵州之胜于无余。


越王,李贞(627年-688年),唐太宗第八子。唐史称,在皇族诸王中,李贞以“才王”闻名,“文武兼备”,“富有吏干”。刺绵州时,以忠孝为本,仁义为先,兴水利,扶农商,昭示天下,驯化百姓,融合各族,社会风气为之一变。 


唐天宝十四年(公元755年)发生“安史之乱”,十五年(公元756年)六月,唐玄宗被迫出逃西蜀,率王公大臣、在两万御林军的护卫下入蜀,驻跸绵州越王宫—越王楼,方惊魂稍定,心情有所好转。玄宗出逃入蜀,一路上千辛万苦,吃不好,睡不好,伤感欲绝,没想到在远离长安的西南边陲绵州,尚有可与首都长安宫殿媲美的越王宫,一切均按王制打造,舒适安全。于是,唐玄宗不再忙于赶路,暂作休整,将越王楼作为临时行宫。

越王楼曾数度毁损,几经重建。唐末宋初,越王楼被一场大火烧毁大半,元朝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,明代亦重建过一次,但明代的一场大火又将其彻底烧毁,仅剩越王台。 恢复重建的越王楼仍建造于龟山遗址,占地面积84.2亩,呈唐式昂斗飞檐歇山式,底层东西长66米,南北宽88米,主楼高99米,共15层,建筑面积22207平方米,集阁、楼、亭、殿、廊、塔于一体,一层至五层是阁,十层至十三层是楼,十五层是亭,顶端宝顶似塔,二层南北两方向是殿,各层有外廓,是当今仿古单体建筑之最。三大名楼楼主及专家来绵考察,称颂越王楼“霸气”,故有“越王楼霸气、黄鹤楼大气、滕王阁才气、岳阳楼秀气”之说。


线路5配图3


【越王楼建筑格局】

· 主体建筑

越王楼主楼高99米,内外15层,底面东西宽66米,南北长88米,主体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仿古结构,风格呈唐式昂斗飞檐歇山式,屋盖琉璃瓦,配套建筑有廊、亭、阁、榭、台、广场、商场、停车场、园林等。

底层东西长88米,南北宽66米,高度99米,内外15层,建筑面积22207平方米。


· 园林区

园林区以重檐的越王楼为景观中心,沿大门经越王府为主轴线达越王楼。该区呈东西分布,主要体现王府豪门气派。越王府(唐代曾作绵州州府的治所)庄严,越王楼宏伟,楼檐层层递上,直冲云宵,透视出唐朝的繁荣昌盛。楼西边设小亭,供游人观景休闲,又与越王楼形成配景,以小巧别致衬托越王楼的高大雄伟。 


· 叠翠园

叠翠园内花草烂漫,镜池波光鄰粼,曲廊小桥、亭中水榭、风范雅趣,充满园林神韵。一西一东、一严一松造成结构上的呼应。


· 宾馆娱乐区

越王府宾馆娱乐区,主要设宾馆及现代综合性娱乐项目和管理配套系统。 


· 仿唐古典一条街

仿唐古典一条街位于越王府园林区的正南方,设一楼一底连贯通式,建筑风格与越王府园林保持一致。 


【关于越王楼的诗歌】

· 《越王楼歌》 唐·杜甫

绵州州府何磊落,显庆年中越王作。

孤城西北起高楼,碧瓦朱甍照城郭。

楼下长江百丈清,山头落日半轮明。 

君王旧迹今人赏,转见千秋万古情。


【越王楼传说轶事】

· 斩断龙脉之说

越王李贞来绵赴任与绵州风水好有关,以致王气(瑞气)冲天,惊动唐王朝,派李贞视察绵州斩断龙脉。

相传,在唐太宗贞观庚子年间(640年),丞相魏征夜观天象,见西南方绵州一带王气(瑞气、紫气)冲天,面奏太宗:西南方可能出现帝王夺大唐江山之兆。太宗不以为然,认为贞观之治,大唐正处在盛世,国强民富,不必多虑;可是到了唐高宗永徽六年(655年),绵州一带王气再度冲天,唐高宗李治不敢怠慢,特派八王兄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,坐镇大西南并查访此事。

越王李贞来到绵州,看到此地山川形胜乃风水宝地。尤其是富乐山好似一支游龙,芙蓉溪绕山而过,游仙李意期、刘备、刘璋、涪翁、郭玉因到此地而名扬天下;西晋末,李雄以梓潼县为基地割据梁、益,建立成汉政权于光熙元年(306年)在成都即皇帝位,改国号为大成。绵州乃卧虎藏龙之地,李贞认定富乐山是龙脉所在,紫气冲天之源头,于是决定斩断龙首以断龙脉,在富乐山与白云洞之间,开口斩断龙脉。

但越王李贞万万没有想到:绵州风水乃二龙锁江,此举仅斩断了雄龙(富乐山)龙脉;可是雌龙(蛇山,又名南山、延贤山)龙脉并没有斩断,受到惊吓,飞往利州(今广元),出了个武则天。



上一篇:文化搭台,游仙重燃城市“烟火” 下一篇:碧水寺介绍

相关阅读

  • 越王楼介绍
    越王楼介绍

    越王楼始建于唐高宗显庆年间(公元656年-661年),距今已1350余年,是与黄…

  • 仙海度假区介绍
    仙海度假区介绍

    仙海度假区以入口综合服务区、水上观光休闲区、湖滨休闲度假区、山地运动休闲及生态保…

  • 绵阳科技馆介绍
    绵阳科技馆介绍

    整个科技馆以“两弹一星”为主题,全馆占地8.8万平方米。2005年下半年绵阳博物…

  • 碧水寺介绍
    碧水寺介绍

    碧水寺位于绵阳市涪江东岸的碧水岩边,是一个长约40米,宽百余米的寺庙与园林相结合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