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新特区、富乐之乡:三线科工科技游仙、汉唐三国人文游仙、乡村风情山水游仙



城市

热门城市

首页  >  攻略  >  赵门武术

赵门武术

更新时间:2022-12-28 小编: 0 24
基本情况:赵门武术起源于周秦,扬名于唐宋,盛行于明清,由后人假借宋太祖赵匡胤而得名为赵门,后由明朝河北人张天虎传入陕西,四川已是第七代人、由清传至今日已十三代人。四川弟子为纪念祖师张天虎传承弘扬之功,便以祖籍河北(直隶)命名,故称“赵门直隶派”(简称‘四川红拳’)。张天虎又传赵门...


基本情况:赵门武术起源于周秦,扬名于唐宋,盛行于明清,由后人假借宋太祖赵匡胤而得名为赵门,后由明朝河北人张天虎传入陕西,四川已是第七代人、由清传至今日已十三代人。四川弟子为纪念祖师张天虎传承弘扬之功,便以祖籍河北(直隶)命名,故称“赵门直隶派”(简称‘四川红拳’)。张天虎又传赵门于陕西三原等地,故称陕西三原派(简称“陕西红拳”)。经过整理和挖掘,目前在绵阳流传的赵门红拳包括:武术基本功全套锻炼方法;基础拳法:包括多套手排子和腿排子;10余套原始拳套路;10余套器械套路;包括3套强身功法。有别于现代武术比赛套路(照片3-19/3-20)。

 ​​

 ​​

照片 3 - 19赵门武术

照片 3 - 20赵门武术

历史渊源:赵门武术为明朝直隶人张天虎所创,借托于宋太祖赵匡胤,原在北方传播。清同治年间,赵门传入甘肃,回族人马黑子将赵门武术倾其所学传授与义子马镇江,马镇江武艺超群,在陕甘一带颇有威名。清光绪末年,马镇江(1821—1920年)与兄弟马振邦、马鹤亭来成都传授赵门武术,从此赵门武术在四川广为传播影响极深。马镇江,曾任四川荣县把总、茂县把总、成都十营总管、总教师,清皇子果亲王教师,授三品将军头衔。民国初年,任四川武术总会会长。1921年马镇江弟子马绍堂与其子马敬如将赵门武术传入绵阳,主要分布于城区及国民革命军29军。马绍堂、马镜如在抗战期间随29军出川抗日,将赵门武术在河南商丘一带广为传播在商丘一带有极高的声望。建国后,马镜如任城关镇镇长于1960年至1980年间传授赵门武术,其传人有王绍明、刘作第、杨国林等。杨国林(1948年至今),原绵阳武协委员、四川省武术协会赵门武术研究会副会长、绵阳赵门武术会长,曾任金龙武术馆、涪龙武术馆总教练,副总教练,多次在武术比赛中荣获奖。杨国林在人民公园、滨江广场、科学家公园等传授青少年及成人赵门红拳。教授红拳于周祖刚、罗孝军、代力、代家琪、杨佩奇等100余人。并带领赵门武术团队多次代表绵阳在全国、省级传统武术比赛中挣得20余枚金牌。在香港第九届传统武术节中被评为“武术名家”称号。

重要价值:赵门武术保留了武术文化中武德的文化内涵,保留了传统武术的技击特点。赵门武术以腿为主,柔中含刚,短手寸劲,寸腿半拳;以走打为主,上棚下榨,内关外过,撑补撑斩为其母,勾挂为能。并以内容丰富,套路繁多,技法全面,德艺并存,为其长;化身闪绽为其妙;钻身贴靠,脚法凌厉,习打巧击为其法。这些研究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操作传承功用。赵门武术不仅防身自卫,其中七星绕月、百手蹲功、达摩功富有极高的健身价值。1985年国家体委在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,王绍明、杨国林传承的赵门养生功七星绕月被收录在四川武术大全中。2010年共参加全国、省市级武术比赛获得16枚金牌、8银牌、7枚铜牌的成绩;杨国林在2014年香港第九界武术节比赛中被主委会评为“武术名家”称号。

存续状况:从90年后,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时代多元化的发展,目前大量如跆拳道馆、轮滑等其他外来项目充斥青少年体育训练市场,传统武术习练周期较长,见效慢,能坚持的人员越来越少。绵阳仅有杨国林、周祖刚等极少一部分人还在传承、研究,曾经风靡绵阳的赵门武术到现在仅20人在传承练习。赵门武术是绵阳唯一的传统古典武术(其他多为体院现代武术),由于人员、场地和经费的问题,赵门武术可能将消失在历史的洪流当中。


文章来源:  智慧游仙 

上一篇:文昌祖庭年画 下一篇: